目前分類:醫學趣聞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憂鬱症一直是精神醫療相當關注的疾病, 2007年知名醫學期刊《刺鉻針》(Lancet)中,即有研究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計算各種疾病佔人類社會失能負擔的比例,如癌症佔11%、呼吸系統疾病佔8%…等。而神經精神類疾病佔所有疾病的28%,其中光是憂鬱症一項,就佔了全數身心疾病於人類失能負擔的10%。

可以想像,若人類能完全克服憂鬱症,將會有效增加人類社會的動能。在社會長期的努力後,大眾已較能接受憂鬱症的存在,也了解這個疾病需要妥善的治療。

但是憂鬱症治療一直以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雖然目前現代醫學的治療模式,號稱從生物、心理、社會多管齊下恢復患者的健康,但由於藥物所提供的生物治療較快速且方便,因此台灣多數憂鬱症患者到了醫療院所,幾乎無可避免使用藥物當作重要治療方式。

然而現今的治療方式,也並未讓醫界、患者感到滿意。除了藥物治療,不管在使用不同藥物、或者採取合併、加強藥物療效的各種策略下,還是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會無法達到足夠的反應;而這將近三分之一的患者,被稱為難治型憂鬱症,他們會因為治療效果不佳,長期處在憂鬱情緒中,合併著各種身體不適症狀,幾乎喪失原本功能卻得不到親友諒解,在這社會上辛苦的活著。很多時候這種絕望到達極限時,用自殺來結束這種痛苦的生命,也是這類患者常常會選擇的絕路。即使幸運能夠成為那三分之二對現行治療會有反應的患者,現行的抗憂鬱劑仍有著見效速度不夠快(往往需要4到6週才能出現效果)、症狀不見得能完全改善的缺點。

從二十世紀中出現第一個抗憂鬱劑開始,經過近半世紀的醫學發展,藥物的治療原理上並沒有多大的改變。直到二十一世紀初,這個狀況竟然出現了有趣的意外轉機。

低劑量K他命 高效治療憂鬱症

K他命(ketamine),一種NMDA受體拮抗劑,原本是一個常用的短效麻醉劑,這幾年來成為台灣最惡名昭彰的三級毒品,從2006年來就爬升為警方查緝最常見的非法濫用物質,2010年佔所有查獲非法物質的74%,也是19歲以下青少年最常用的毒品。到了2012年底,在立法院至少有8次討論要將K他命升級為二級毒品以加強管制,足見其引起的社會恐慌。

但是在2000年,就有小規模的雙盲隨機人體實驗,發現靜脈注射小劑量的K他命,似乎確實有相當明顯而快速的抗憂鬱的作用。而且那個快速是在幾小時之內就可以出現,相較於抗鬱劑需要數週的時間,相差真是不可以道里計。

文章標籤

Old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事忙,部落格還是沒能達成每週至少一篇的自我期待

在身心疲累之餘,其實很想做的是去看場電影

 

個人很少看需要動腦筋的電影

主要是如果看到太發人醒思的東西

很容易陷入不停思考的迴圈

想想也挺累人的

 

文章標籤

Old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對喝酒這件事一直很有意見

可能是我體質不愛喝酒吧,完全感受不到喝酒有啥爽的…

 

這幾天倒是從medscape medical news上看到了一篇報導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68193?src=nldne

在今年的阿茲海默聯會的國際會議上

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AAIC

有兩個大型的研究被報告出來

文章標籤

Old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7月的分子精神醫學(Molecular Psychiatry)有一篇有趣的研究

在美國國防部經費部份補助下,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中心做了一個實驗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aop/ncurrent/abs/mp201296a.html

 

我們都知道月亮的週期對生物有明顯的影響

其實日光週期也會,目前至少知道夜間光照會增加乳癌和肥胖的風險

但這篇研究是用倉鼠(hamster),讓牠們暴露在夜間微光下

結果發現倉鼠會出現類似人類憂鬱的現象

文章標籤

Old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近日精神科醫師社團裡,為了「蝙蝠俠:黎明升起」首映會所發生的悲劇,

興起了一些倫理相關的討論,我認為頗值得參考的關點,

是三總曾念生醫師所寫的一篇文章

「談高華德法則與精神科醫師面對媒體的倫理」

回想起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生涯中,

也是因為醫院公關的緣故,接了不少媒體的訪問,

印象中最多的是產後憂鬱症相關的議題。

 

文章標籤

Old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很多時候,光是藥物的劑型,就會改變患者的用藥效果,

這點其實臨床醫師多半心理有數。

但某些如意算盤,往往是打出來的結果和原本的預期之間,頗有著意想不到的差距。

 

有一個藥叫做Oxycodone,在20世紀初就發明了,

是個半合成的鴉片類藥物,對中、甚至中重度疼痛頗有效的止痛藥。

不過也和其它的這類半合成藥物一樣,

很容易變成毒癮患者的多種常濫用的藥物之一。

文章標籤

Old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和幾位同事聚餐,4個女性就3個懷孕,聽她們聊起準媽媽經還真是驚人,

這個該吃、那個不該吃…真是學問一堆。

由於記得最近唸paper有讀到某些資料,當時答應要PO,所以在這邊補述一下:

 

 

這個月9號的Pediatrics(美國兒科學會的期刊,印象中SCI 20多點的期刊)

有一篇社區的cohort

追蹤8202個孕婦,看她們懷孕16週時攝取咖啡因的狀況

文章標籤

Old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篇國外的新聞、一些關於精神疾病的報導,勾起了多年前的回憶。

 

 那時候我才是第二年住院醫師吧,某日急診+公關急如星火的找上當時的邱南英主任,

原因是彰化縣的某個規定新生要住校的專科學校,在新生訓練期期間突然出現了怪事。

 

某間寢室的同學,在晚間做了一群無聊青少年最愛做的事:

對宿舍後方的墳地繪聲繪影的說了某些靈異傳說後,

之後這位據說有靈異體質的同學出現了類似起乩的現象,當然這也還好,

文章標籤

Old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713online的一篇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的研究,

針對123位停經、過重的婦女,讓她們嘗試不同的方法減肥,看哪一種方法最有效。

 

因為過去已經有不少隨機雙盲的研究證明,

降低每天食物的總卡路里量,會比特定的食物成份更重要,

也就是說,不用去管高還是低脂肪、高還是低澱粉,意義其實不大,

降低卡路里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倒底哪一種方法最有效?

 

文章標籤

Old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上睡不好覺是很多精神疾患的共同症狀

常常有患者會抱怨連個午覺都沒辦法睡

同樣的往往當疾病在康復過程中,患者逐漸能午睡時

醫生也常常可以感受到患者的愉快之情

 

但是…,晚上睡眠不好的患者

常常醫生會說的建議,都是“白天不要睡”

文章標籤

Old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有玩電動的藉口囉…

 

今年的老化研究期刊 (Journal of Aging Research)有一篇小樣本的研究

http://www.hindawi.com/journals/jar/2012/597573/

22位平均年齡約80歲 ,MMSE不可低於18分的輕度阿滋海默氏症患者

1:1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做散步的活動,另一組玩Wii Fit 每週5天每次30分鐘

共8週,然後看他們的平衡和步態的治療效果如何

結果發現兩組都有統計顯著的進步,而且兩組的進步程度相當

Old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要說咖啡的好話了…

今年6月份的阿滋海默症期刊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有一篇個案控制 (case control) 的研究

http://www.j-alz.com/issues/30/vol30-3.html

是針對128位65到88歲的老人

他們都患有輕微的認知功能缺損(MCI)

並且測他們的血中咖啡因濃度

文章標籤

Old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6月的JAMA(美國醫學會期刊)有一篇很有趣的文。
研究者將芝加哥地區2007到2010年的325位重鬱症患者,用隨機分配的方式,
讓他們接受18次透過電話的認知行為治療或者是面對面的治療。

結果發現,用電話的方式,反而有更多的患者能完成全部的治療
(用電話的患者約1/5無法完成,而面對面的則是近1/3無法完成,P=0.02);
而療效上,用電話的方式不會比面對面的差,都一樣能達成顯著的治療效果
HAM-D量表可以從平均約22.8分下降到12.5分;

文章標籤

Old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月(2012,7月)有一篇癌症研究期刊 

Cancer Res. 72(13) July 1, 2012 上的文章,

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所贊助。

總共有約11萬餘位美國個案參與這項調查,

其中約7萬位是女性護理人員,近4萬位是男性醫療相關工作者。

他們完成自填問卷,每兩年更新一次他們的生活型態、飲食、和疾病史。

而皮膚癌的追蹤是分別從1984年就開始追蹤了24年的護理人員健康調查

及從1986年開始追蹤了22年的男性醫療工作人員健康研究中的資料。

文章標籤

Old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