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7月的分子精神醫學(Molecular Psychiatry)有一篇有趣的研究

在美國國防部經費部份補助下,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中心做了一個實驗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aop/ncurrent/abs/mp201296a.html

 

我們都知道月亮的週期對生物有明顯的影響

其實日光週期也會,目前至少知道夜間光照會增加乳癌和肥胖的風險

但這篇研究是用倉鼠(hamster),讓牠們暴露在夜間微光下

結果發現倉鼠會出現類似人類憂鬱的現象

 

倉鼠(可愛吧?竟然拿牠來做實驗!)     

倉鼠   

 

最有名的倉鼠應該就是… 

 

噹噹!……哈姆太郎!

(HAMster 那個 ham 應該就是“哈姆”太郎的由來)

哈姆太郎  

 

 

 讓本來在正常日夜週期下的倉鼠,在晚上還暴露在微光下,

程度就像人類在晚上看電視、打電腦的那種光照程度,之後看牠們的腦變化,

結果發現鼠腦的海馬(hippocampus)會出現類似人腦憂鬱症的變化,

行為上也比較不愛去喝糖水(類似憂鬱症喪失趨力),

也明顯有比較高量的TNF(腫瘤壞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

這意味著發炎反應的上升。

(這幾年很多人提倡發炎反應可能是憂鬱症的病因)

 

而且如果用藥將TNF的作用給阻斷掉,確實也會讓倉鼠的憂鬱症狀消失,

但大腦的結構變化則不太受影響。

 

整體來說,這些憂鬱現象是可逆的,

因為研究後來還讓倉鼠恢復正常光照週期後的1、2、4週去做測試,

發現在第2週之後,倉鼠幾本上TNF的量、

海馬的樹突棘的密度(dendritic spine density)就恢復正常了。

 

這樣的發現能不能在人類身上適用還很難說,

但是文明的發展、憂鬱症盛行的提高,

說不定也不是一句“壓力變大”就能說明的。

 

其實古代人天災、人禍、極權專制…,壓力只怕不會真的比現代人小吧?

搞不好太多人造光讓人類的生活明顯改變,真的是憂鬱的重要原因之一呢。

 

所以想想,精神科病房很嚴格的生活型態,

早早就睡、不要一直看電視…,說不定也是患者病比較容易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arrow
arrow

    Old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