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14日有幸透過facebook 陳慈幸老師的邀約

觀摩到一場別開生面的線上座談

 

8/14線上會議  

在旁觀摩,看見不同角度的言論,

真的是很有趣的經驗,也學習到不少

 

但也因此,勾起了我長久沒能完全解決的一些問題

偏偏這個問題又和一部老片的觀影經驗有關

最巧的是,這部老片被重拍,我又再看了一次

那就是《Total Recall》攔截記憶碼 

old total recall cover     

 

這部片子對我而言最震撼的部份

其實就在問一個問題:我是怎樣決定,要成為“好人”還是“壞人”的?

我也因而很想看看,新版的電影會怎樣看待這個設定 

 

new total recall   

 

主角一樣是無意中發現自認正確的生命記憶都是幻影

在追查自己“真正”過去的過程中

原以為是在幫助反抗軍對抗暴政

但最後竟然成了壓迫者的幫兇

讓政府軍久拿不下的反抗軍領袖因而罹難

 

相同的是,新舊版的主角都被反抗軍的領袖提醒

過去的記憶其實只是存在大腦中的一堆難分真假的大腦訊號(記憶碼)

真正重要的,是你此時此刻,有什麼打算、內心深處,想要做怎樣的決定…

 

不同的地方,在於新版把主角的“行為選擇”,弄得更像一位“悔罪者”,

而他在即使遭受記憶篡改的狀況下,仍然不斷的去抓回自己想要“改邪歸正”的初衷。

 

但舊版可不同了。當時看到最震撼的地方就在這裡。

原來真相是主角的新人格,被自己的舊人格給惡整了一番,

所謂的“改邪歸正”根本就不存在,一切都是要讓反抗軍上當的陰謀。

 

【狼狽為奸的真相在此!出來面對!】

total recall truth  

 

當然不管新舊作,主角還是做了選擇,做下利他的行為。

在新作,造就了「悔罪者的意志不滅」而反抗成功的 happy ending

而舊作則是「弄假成真也還是真,我相信就可以」的 here and now 決定一切

 

兩者都很唯心,而新作的心,畢竟還是有悔罪者的現實作為做基礎。

而舊作,一切都是虛幻、連悔罪都不是真的,

但主角最後認定的自己,還是決定了一切,

那真是完全唯心到了極點。

 

問題是…,人格的形成,真的是全仰賴記憶嗎?

一個人只要過去記憶的一切都很美好善良,就能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換個角度來講,我只要能讓一個罪人重新再活一次

但這次他的生命,充滿了善良和正義、最好的環境、最棒的教育,

他就會變成另一個不同的人?

 

這點恐怕在實證科學上,是站不太住腳的。

 

這是一篇只有兩位個案的case report,但卻能在1999年登上Nature神經科學期刊

 

http://www.nature.com/neuro/journal/v2/n11/full/nn1199_1032.html

 

個案驚人的地方,是他們都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前額葉受傷,

一個是3個月大切除右額葉腫瘤、一個是15個月大出車禍剛好傷到額葉。

 報告的時候一位已經20歲、一位25歲,結果發現他們的智力測驗其實並沒有特別糟,

但行為問題很多,整個的表現就像 psychopath (心理病態),

個案明顯的病態性說謊、衝動易犯罪、不負責任,

在很多道德判斷測驗上的表現都很不好;

學校老師最大的困擾就是他們怎麼罰、怎麼教都無法矯正他們的行為,

但兩者的家庭背景其實並沒有特別糟,

都是中產階級、父母投入兒童教育的時間也很多、都是大專以上程度的教育水準。

 

之後這類腦科學的研究愈來愈多,

不少的證據都顯示,確實存在著所謂的 psychopath

很多研究顯示這些人的前額葉都和常人不同;

而這些人的特性就是很無法符合道德、社會規範;

另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則是,常見的行為改變技術對這類人幾乎不起作用。

(「賞罰」制度就是行為改變技術的一種)

 

所以…所謂的“ nature evil ”天生冷血,很有可能真的存在。

 

在這樣的狀況下,就回到司法精神醫學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基本上,法學的假設,如果只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那一切都很好解決,也用不著我們煩惱;

只要司法體系搞清楚怎麼樣去“換算罪行”,

秤斤秤兩的讓多少罪就多少罰給算清楚,剩下的就是調查真相。

 

但偏偏事情沒那麼簡單

 

人類在本質上是相信“自由意志”這樣的假設的

因為你有自由意志,所以你可以做選擇

你做了什麼選擇、就要承擔後果

 

法律上也是如此

 

結果…,就自然要精神醫學來告訴法官答案

“這個人的自由意志存在嗎?”

 

原本的設定也還算容易,用“常識”就能判斷

“瘋子”當然沒了自由意志

“智障”因為天生腦功能不佳,自由意志也不太夠

 

但…,若愈來愈精密的腦科學告訴我們

有些人天生腦功能就是不佳,但不是智障,

他就是天生教不會守規矩,那…這該怎麼算?

也許有人會覺得,ok!扯那麼多真麻煩!

反正這世上就是要報應不爽,才有正義

小罪就該小刑、大罪就該大刑,直接了當!

 

那就回到性侵害加害者身上

有愈來愈多的壓力,

希望專業能“預測再犯率”、“治好性侵害加害者”

所以我們的體系該怎麼做?

 

強姦一個女性,該怎麼定罪?

如果我們能夠“預測”這個人未來的行為模式

就可以讓犯下同樣罪行的人,在未來有不同的待遇?

 

有一部電影叫《 Gattaca 》台譯《千鈞一髮》

(完全搞不清為何這樣翻譯@@ 

 

gattaca  

 

這部電影的設定也很簡單

未來世界,人類已經可以從基因去推算一個人未來的成功機率,甚至因此篩檢小孩;

而主角就是一個被判定失敗率超過9成的“自然兒”。

整個故事當然很勵志,主角為了逃避基因篩檢,

用了另一個主角的生物檢體、一關一關的努力往自己的目標前進。

事實證明主角真的很優秀,他其實是那不會失敗的10%

也許多數人看到都很高興,挑戰命運的戲碼總是讓人熱血沸騰

但是,主角的做法,就巨觀的角度來說,他其實是在“浪費社會成本”

 

類似的東西也出現在另一部電影

這部大概比較多人知道,那就是阿湯哥的《關鍵報告》

 

 

minority   

 

故事是這樣

未來有了一個「預測犯罪」的系統,幾乎100%準確

但其實那也只是“幾乎”,因為有例外,那個例外原文是 minority report

電影就把它翻譯成“關鍵報告”,其實那一點也不關鍵,

本質上就是“少數、可乎略的誤差報告”的意思

 

結果主角阿湯哥抓人抓半天,自己變成被人預測會殺人的罪犯

他說出那句名言“ everybody runs ”

當然又是一個“對抗命運”成功的熱血故事…

 

看到這裡,也不用猜測我想幫哪一方說話

我只是覺得有些念頭一直在我腦中難以解決

 

同樣10年刑期的罪,同樣在牢裡蹲了10

我有沒有辦法給別人一個答案

說我預測這人5年後再犯率3%、另一位90%

然後,這兩個人出獄後就面臨完全不同的待遇?

 

我在看《 Gattaca 》和《關鍵報告》時

心裡總覺得,我是站在“正義”這邊的

但…,現實生活裡,正義到底該站在哪一邊?

 

而這世上倒底沒有沒“悔罪”、“改邪歸正”這回事?

我想,好人、壞人在 to be or not to be 那一瞬間的抉擇,

大概也不像去選擇認同或不認同柯林法洛的那般容易…

arrow
arrow

    Old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